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
中國又一波關于太陽能光伏產業的宏觀調控即將來臨。
在3月份召開的“第六屆中國太陽級硅及光伏發電研討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官員表示,光伏領域也要調結構并防范產能過剩等問題。出于調結構的考慮,近期國家可能出臺《多晶硅行業準入標準》,從而使得太陽級硅行業更加健康發展。
行業預期,《多晶硅行業準入標準》主要內容將涉及布局、能耗、環保、監督等眾多方面,多晶硅行業準入門檻可能確定為“產能規模大于3000噸/年,還原電耗小于60千瓦時/千克”。
未來多晶硅產業投資門檻出臺,能否有效遏制部分地方多晶硅盲目、粗放投資的格局?會否對四川現有的多晶硅產業形成沖擊?而以此為上下游產業鏈條的太陽能光伏產業,究竟將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作為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常務副會長,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昨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這一產業的發展做出了精辟的預測。
A 產業政策適當約束是好事
記者:一直有爭論的太陽能產業產能問題,主要集中在多晶硅領域,09年行業刺激政策出臺后,大量的資本涌入該領域,導致出現了大量技術含量較低的小規模產能。今年要出臺多晶硅的準入標準,會對現在投資這個產業的企業有什么影響?
劉漢元:光伏產業在中國從真正形成規模來算,只有6年的歷史。在過去的3-5年之內,中國已經基本掌握了多晶硅的生產技術,在下一代生產線上,可以說是將完全掌握這項核心技術。從全球多晶硅產量中中國基本為零產量,提升到去年占到全球產量的1/5,我估計今后不超過10年,全球將會有一半甚至70%以上的多晶硅是中國人生產的。
但是由于過去行業水平的參差不齊,加上蘿卜快了不洗泥,技術不到位導致的污染和能耗,確實影響了大家的判斷。也
由于某些方面對新能源的認識,無論是在政府部門,還是公眾媒體,大家的認識還不完全統一。很多人沒有看到它的主流趨勢是非常好的。我認為,掌握這個技術并且規模化運用,是中國參與未來世界經濟革命中最大新興產業競爭的一次絕好的切入機會。
在短期內,我們應該協助它治理、完善,國家出臺的準入政策可以理解。比如說要有多大的規模才準入,對各種能耗有嚴格的要求。這些能耗要求基于西方的水平略有放寬。但中國有能力、有條件的企業基本接近、達到了這個水平。如果用這種方式去適當約束,也許是一件好事。
對于以后不同規模企業的生存問題,有可能去掉不少,也有可能去不掉,因為它的增長空間太大。它和其它行業不一樣,其它行業只要一壓一擠,就會擠掉水分擠掉沙子。
B “產能過剩說”值得商榷
記者:從全球市場的供需情況看,2009年國內多晶硅廠商的有效供貨能力達10萬噸,且仍有部分地區的多晶硅項目還在不斷上馬,產能將會繼續擴大,有行業分析師預期全球有效需求僅為6萬噸,遠遠小于供應量,這不是意味著產能可能出現明顯過剩?
劉漢元:天下的商品都可以說它過剩,唯有太陽能光伏不過剩,因為它還沒起步,如果要說起步了,也僅僅是剛開始。因此,簡單說它過剩,是不準確、不科學,而且欠嚴謹的。如果在遭遇金融危機后,在大家一哄而上的背景下,即使出現了短時間的過剩現象,也僅僅是盲目投資所引起的一定時期的、階段性的產能過剩。所以,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在遭遇金融危機的時候,我想政府調控的本意,在于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投資的節奏,這不僅是光伏產業,對任何一個行業都是需要注意的問題。
那么出現“產能過剩”的說法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是大家的認識不完全統一。因為它涉及很多
自然科學和專業知識以及對能源多方面的把握;第二,整個多晶硅產業是一個高技術產業,它需要很高的自動控制技術,很高的管理水平,很高的設備單機和系統可靠性,才能夠生產出真正符合要求的多晶硅。這些技術掌握在歐、美、日、韓等國家手里,實際上有30-50年。中國前幾十年也在這方面的科技投入上做了很多嘗試,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我們未能進入主流應用,算是跟著別人發展了幾十年,而近3-5年來在多方面強大的力量投入和有效的企業運行機制下,干了過去30-50年沒有干成的事情——成功掌握了這項技術并規模化使用。
5年以前,中國生產太陽能電池的多晶硅99%以上靠進口,2009年我們自己就供應了50%的多晶硅,這是個非常快的速度。去年大家就在說過剩了,卻沒有想到去年50%還是要靠國外進口。所以“過剩說”真是值得商榷的事情。今年我們1/3的多晶硅還要靠進口,明年后年能夠自身滿足就很不錯了。
C 多晶硅高污染高排放已成過去時
記者:這兩年行業外的人對多晶硅生產還有著高污染、高排放的認識,不斷呼吁對環境不友好的產業進行更多限制。
劉漢元:這是過去形成的概念了。很多年前,國人沒有掌握技術時,回收利用基本沒有辦法進行。所以排放出的四氯化硅和氯化氫有時候簡單地把它一沖了之,造成了排放上的污染。而新的生產工藝,包括國內主流的正規廠家,是不可能看到漫天漏氣、滿地污染的現象的。這是一個現代企業的概念,環保的治理幾乎做到零排放。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