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国产av-国产欧美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三级在线观看完整版

您好,歡迎來到綠色節能環保網 [請登錄] [免費注冊]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行業新聞 > 人物訪談 » 正文

專家建議將海洋油氣裝備業列入國家新興產業戰略

發布時間:2010年3月9日 來源:經濟參考報

....


  觀點


  將海洋油氣裝備業列入國家新興產業戰略


  □記者 叢亞平


  針對拓展我國海洋產業面臨的問題,在由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主辦的第二屆中國海洋油氣裝備發展戰略論壇上,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孫樹義、高級副會長徐鵬航、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司長張相木、702所吳有生院士、中海油副總工程師曾恒一院士、中集集團總裁麥伯良、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姜錫肇等許多專家及業內人士認為,國家應把海洋裝備產業置于國家海洋戰略的框架中加以考慮和布局。


  把海洋裝備產業置于國家海洋戰略中布局


  不少業內人士呼吁,國家要有海洋開發的總體戰略,使其成為今后30年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大亮點,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在“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把海洋工程單列出來,成立主管部門和海洋油氣裝備行業方面的相關團體,統籌行業發展。


  從各國的發展看,許多國家海洋油氣裝備業的大發展,都是借助于政府和國家政策的支持。如新加坡、韓國憑借國家的支持和雄厚的修造船實力在海洋油氣裝備建造領域處于領先地位;歐洲所有的海洋工程展會都是政府出資等。


  他們認為,海洋油氣裝備是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品,科技含量高,屬于裝備領域較為高端的產品。同時,它又面臨著廣闊的市場前景,發展潛力大,對整個船舶工業和裝備制造業都有帶動作用。隨著海洋經濟的深入發展,對海洋工程裝備的需求將會 越 來 越 大 , 假 如 我 國 能 夠 占 到30%,投入500億,將有1000多億人民幣的產值量,把配套算進去就是1500億-2000億,確實可以作為一個新興產業來培育,使我國在國際主流裝備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探索適合我國海洋裝備業的發展模式


  專家們認為,提升海洋開發的“軟實力”和“硬實力”,奠定海洋裝備業長期發展的根基。關鍵抓好四點:


  1、建立軍民融合的海洋科技和裝備開發體系。海洋科學研究、勘探和開發中應用的基礎性、綜合性大型裝備體系及其關鍵技術,往往具有軍民共用的性質。應該建立軍民融合的海洋科技和裝備開發體系,同時設立“大科學計劃” 和“希望專項工程”,綜合軍民兩方面的科研資源,盡快突破海洋開發中所需要重大關鍵的技術和裝備。


  2、海洋裝備業發展需依托創新型大集團。海洋裝備業發展要緊密依托大裝備制造集團,特別是依托創新型造船集團和油氣裝備制造企業,推動其真正成為具有產業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成為我國海洋開發裝備長期可持續發展的中堅力量,引領世界海洋裝備產業的發展。


  3、多行業協同解決產業瓶頸技術難題。海洋開發裝備也要與相關制造業領域緊密協作,由相關行業產業鏈上的各大企業,國家科研機構和相關院校等建立技術創新產業聯盟,共同解決一些共性關鍵性的產業瓶頸技術。


  4、國內企業分工協作,形成合力參與國際競爭。海洋油氣裝備產業與很多裝備業不同,國際化和集中度非常高,這對后起的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設立了很高的門檻。對于中國海工界而言,要想擴大在國際市場上整體份額,協同合作是一條有前景的必由之路。避免大而全和同質惡性競爭。


  加快培育研發設計能力搶占產業制高點


  在科技成果的轉化上,專家們提出應支持核心配套的國產化研究,并在“應用”環節上著力突破。


  ———堅持專業化發展模式。我國海洋工程裝備的起步并不晚,發展到今天仍相對落后的原因是我們的發展基礎還是依托修造船廠體系,到目前為止仍沒有形成較為完整的研發體系,也沒有形成完善的工程裝備產業鏈。因此在現有的發展基礎上,要通過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在全國培育若干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打造專業化的產業集聚區。同時要注意產能總量的控制,避免高水平的重復建設。


  ———要著力突破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第一在研發設計上掌握設計權,大幅提高研發能力。對各種技術復雜的海洋工程裝備來說,掌握設計權就意味著掌握了項目轉包、產品制造和建設造型等專業的選擇權,搶占到設計制高點。目前我國在主流的鉆井平臺、浮式生產設備以及作業船和輔助船的研發設計方面取得了突破,但還要提高整體的設計能力,才能掌握海洋裝備市場的話語權。第二就是要盡快形成總裝集成的能力,深入開展項目管理及建造的技術研究,盡快提高項目管理能力和總裝實施能力。第三要加快配套設備自主化的進程。


  ———中國制造真正的“軟”還是在研發和設計上,目前我國在海工設計領域沒有投入足夠的資金和政策支持概念設計,概念設計往往來自外國船東,作為船廠或研究院,沒有錢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去開發軟件設計,只能跟隨模仿,核心配套能力也嚴重不足,造船只是“造殼”。這些現狀都亟待改變。

3頁 當前為第 2[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末頁]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