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家茶館創業頭一年困難大
正當楊金華準備在生意上大展拳腳時,一個突如其來的變故,卻打亂了她所有的步驟。兒子洋洋的叛逆,令她不得不放下所有的事情去看管兒子。
有這樣一個場景,楊金華至今難以忘記。為了找到離家出走的兒子,楊金華全家在成都四處奔走。而此時,楊金華已經身無分文。說到這里,這位母親眼眶紅了,“我記得,當時用公用電話打電話才一毛錢,可我連這一毛錢都拿不出來。”楊金華長長嘆了口氣,沉默了許久。
那是楊金華最艱難的一段日子。不僅兒子叛逆給家庭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丈夫也下崗回家,讓全家失去了經濟來源。困難的日子延續到了2001年,楊金華決定到寬巷子利用自己的房子,開間小茶館維系全家的生計。
當時,寬巷子已經有幾家人在做茶館生意,一杯茶賣一元錢。“那時,來這里喝茶的只是一些收荒匠,以及周圍的一些大爺大媽們。他們要一杯茶,一耍就是一天,這樣的生意有等于沒有。”楊金華說,當時開茶館主要是陪著兒子,好好教育他;同時,這樣也能糊口。
開茶館的頭一年,楊金華賺的錢還不夠茶館的裝修費用,甚至“僅僅只夠維持全家基本生活。”她苦笑著,伸出一根手指,一天賣10元錢,除去人工費和其余開銷,能做什么?“說實話,做不下去了,想過要走,甚至賣掉這處房子,去尋個鋪面。”最后楊金華還是堅持了下來。
茶客越來越多生意越來越火
后來的發展是,如果楊金華不再堅持,她可能會后悔莫及。隨著城市發展,作為成都市老街文化的代表,寬巷子的知名度越來越大。“突然之間,似乎一切都變了,”楊金華臉上再次泛起了紅光,當她堅持在這里做茶館生意時,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幾年來喝茶的人也越來越多。
她注意到,不光是外省人到她這里喝茶的越來越多,就是背著旅行包的外國人,來喝茶的也多起來。楊金華感到奇怪,那么多年了,這樣一條平凡的街道怎會突然間變得越來越熱鬧?“我專門問過許多來這里喝茶的人,”楊金華說,“他們說,不喜歡城市里鋼筋水泥包裹的茶鋪,我們這里寬敞,視野好。”楊金華不是很明白這些喝茶人的感受,但有一條她很清楚,茶館生意會越來越好。
還是這樣簡陋的茶館,價格卻從最初的一元,變為兩元……到現在,一碗茶的價格已賣到了5元。“還好我堅持了下來,一直堅持做生意,一直堅持做茶館,”楊金華有些激動,“也許真是那句話,只要堅持,就一定能成功吧。”
如今,楊金華的兩件心事放了下來:“兒子終于懂事了,乖了,現在去外省工作了;我的生意也終于開花結果了。”她呵呵笑了起來。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