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市對建筑垃圾處理經歷了三個階段
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許昌市的建成區面積從2007年的63平方公里“長”到目前的8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也從2007年年底的35.79%增加到目前的41%。建筑垃圾每年的產生量很是驚人,磚渣類90萬要100萬立方米,黃土類80萬要100萬立方米。這么巨量的建筑垃圾如果不及時處理,后果不堪設想。
在當日下午進行的建筑垃圾綜合利用調研匯報會上,許昌市城管局黨組書記、局長孫宏毅介紹說,許昌市的建筑垃圾處理經歷了3個階段。
一是起步階段(1999年至2002年)。在1999年之前,許昌市區隨處可見建筑垃圾,參與建筑垃圾清運的隊伍有10多支。由于沒有處置場地,在聯系不到買家的情況下,就在城鄉接合部隨意傾倒,既占用了土地,又帶來了污染,垃圾圍城現象十分嚴重。為加強管理,規范清運工作,許昌市城管局根據當時市區建筑垃圾清運情況,選擇了資質比較好的3支清運隊伍,擔負城市建筑垃圾清運工作。
二是承包階段(2003年至2008年)。2003年年初,許昌市城管局嘗試在從事建筑垃圾清運隊伍中實行小范圍招標,許昌金科清運有限公司中標并簽訂了承包協議。從此,市區的建筑垃圾由承包單位統一清運,并由承包單位租用土地建設建筑垃圾堆放場。承包單位還擔負市區亂倒建筑垃圾的義務清運工作。城管部門也加大了對建筑垃圾的管理力度,逐步取締了無建筑垃圾清運資質的違規車輛,實現建筑垃圾統一清運,建筑垃圾圍城問題得到解決。
三是特許經營階段(2008年至今)。經許昌市政府批準,許昌市城管部門于2008年年底采取公開招標的形式,對市區建筑垃圾清運、處置實行了特許經營的模式。通過實行特許經營,我市建筑垃圾管理及資源化再利用工作進入了可持續良性發展階段。
努力把許昌市建成國家級示范基地
在許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及各級部門的共同努力下,許昌市的建筑垃圾管理和資源化再利用工作從最初的垃圾圍城、無序管理到如今進入可持續良性發展,得到了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的充分肯定。近年來,省內外多個地市多次前來交流、學習。
“許昌在建筑垃圾處理工作方面做得很好,從以前的垃圾圍城、臟亂差到現在的干凈整潔、規范有序,可以說取得了明顯成效。”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楊鐵生說,許昌通過特許經營,把建筑垃圾清運、處置推向市場,使城市建筑垃圾得到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再利用的新路子值得學習和借鑒。
“目前,許昌市的建筑垃圾管理基本實現了‘五統一’,即統一證件、統一清運、統一收費、統一處置、統一管理,從根本上解決了私拉亂倒和垃圾圍城現象;在處理模式上也由過去的簡單填埋、堆積,轉向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嘗試將建筑垃圾變廢為寶。”孫宏毅說,本著“倡導循環經濟、促進資源再生,提升產業層次、力創行業典范”的指導思想,今后要努力把許昌市建成國家級建筑垃圾資源化再利用示范基地,提高全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