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遭批評國內要反省
針對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CDM)執行理事會(EB)暫停核準中國風電CDM項目一事,國際風能理事會(GWEC)和國際排放交易組織(IETA)聯合聲明,對EB的行為提出“嚴重批評”。
聯合聲明中,GWEC和IETA指責EB未對被拒絕核準的風電項目進行仔細論證,也完全忽略了風電項目利益相關方所提供的證據,認為“這個決定將對發展中國家的CDM項目、風能項目乃至其他可再生能源項目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顯然違反了其長期以來自我標榜和奉行的鼓勵各國實行低碳政策的規定。”
GWEC秘書長史蒂夫·索耶(SteveSawyer)說:“關于中國政府故意壓低風電價格以幫助風電項目獲取CDM項目資金的說法是毫無根據的。事實上,自從2006年中國風電市場開始爆發性增長以來,中國政府對風電項目的資金支持是非常穩定的,甚至是在不斷提高的。”
在國際組織批評EB的同時,國內也在反省自身發展中的不足。針對水電CDM項目被EB拒絕的事件,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張博庭曾表示,目前我國的經濟增長主要來自投資的驅動,特別是大量的國有企業盲目追求建設規模的投資熱情遠遠高于對投資效益的關注。
“在清潔能源的發展政策上我們也同樣存在著過于重視形式、不夠重視效果;鼓勵投資建設多,注重實際應用效果少的傾向。”
按照京都議定書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是否達到實際減排效果,是EB審核項目時的最重要標準。而水電類CDM項目的實際發電量才是檢驗節能減排效果的最重要指標。張博庭強調:“我國小水電被拒的現實應該提醒我們,節能減排的成績不在于我們投資建設的規模,而在于我們節能減排的實際效果。”
哥本哈根會議已經啟幕,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為各自減排指標開始艱難談判,會場外關于低碳經濟任重道遠的討論熱度不減。然而在此當口,EB的決定卻讓項目參與方陷入左右為難的境況:在哥本哈根會議尚未閉幕之前,有誰能提前預知國家對清潔能源的政策變化?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