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靠機制創新讓企業保持活力
國企“大企業病”的根源在于用人機制,而用人機制的形成又是一個復雜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依靠建立一套面向市場、面向客戶、面向流程的績效考核管理系統,這個系統是根治“大企業病”的核心。
只有靠業績說話,才能真正地實現人員的合理流動。海爾的人力資源管理采用的OEC管理法和“三工”轉化,本身并不復雜,很多企業也在學,但發現總是學不到精髓。比如說,海爾的“三工轉化”采取的“40%優秀、50%合格、10%試用”的原則,而且是事業部內部自己調整,但我們了解到有一家企業竟然采取的是“10:70:20”的比例,而且是按部門淘汰,海爾的“三工轉化”體現了激勵,而這家公司卻體現了懲罰,員工當然很難接受。海爾的機制創新,就是體現“賽馬不相馬”理念,就是用業績和結果說話。
2、靠組織創新讓企業保持靈活性
組織創新不是簡單的壓縮組織、淘汰人員,而要跟企業戰略、業務選擇結合起來,比如拓展新的業務領域或者流程再造都會涉及到組織的變化,這會比較順利地推進組織的變革和人員的調整。IBM的信用分公司通過改進客戶融資申請流程,使處理申請融資材料的時間從7天減少到4小時,效率提高了100多倍,而工作人員卻減少了許多。海爾的組織創新更是做到了極致,海爾為了建立面向市場的組織架構,整合了內部資源,把原來基于事業部的組織架構調整為基于流程的組織架構,構建了三大運營中心,分別是“職能中心、產品本部、推進本部”,又提出人人都是SBU(戰略業務單元),并制定了流程上下節點的考核辦法,這樣的調整,讓海爾始終保持了如小企業般的靈活性。
組織創新不要怕折騰,美國《財富》雜志所列全球500家最大公司中,100%的公司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組織結構調整,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采用組織緊縮的方式。通用電氣公司就是通過組織結構的扁平化,較成功地治愈了大企業病。從變革之初到完成變革的十幾年時間,其銷售額從200億美元增加到1004億美元,利潤也大幅增長,實力也上升到全球第二,雇員人數則從41萬下降到29.3萬人。實現這種高效轉變的原因,得歸功于總裁韋爾奇所實施的組織扁平化戰略。1981年韋爾奇就任CEO時,通用從董事長到現場管理者之間的管理層數目,多達24-26層。通過“無邊界行動”及“零管理層”的推行,公司管理層級數減少到了5-6層,瓦解了自60年代就深植于通用組織的官僚系統,不但節省了大筆開支,還有效改善了管理的功能,企業的效益也大大提高。
3、靠文化創新讓企業保持競爭力
實際上,“大企業病”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現象,要根治這個病,制度必不可少,但最終還是要靠文化的力量。文化既是制度的靈魂,又決定了制度執行的效果,企業的變革始于文化、終于文化。必須倡導一種合作分享、有序競爭的企業文化,才能根除大企業病的滋生。
聯想集團在2001年的時候,驚呼自己患上了“大企業病”,競爭力有所下降,因此,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總裁楊元慶的做法是從最高層開始開務虛會,每個人都得檢討自己,找到自己的確最需要溝通又缺乏溝通的地方。溝通的時候的確發現了問題,比如一個人好拿架子,難以溝通,公司就讓他在房間里邊放一面鏡子,經??纯醋约旱臉幼?。對別人斤斤計較,太算計的人,公司就讓他每個月非得要做兩件和他工作完全不相干的事,把它列為這個人的工作目標。
GE公司的“通力合作”方案,鼓勵員工就公司業務中存在的弊端,坦率地向上級主管提出自己的看法。“通力合作”方案,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雇員必須能夠面對面地向管理層提出建議;二是管理層應該盡可能使雇員當場得到回復。其實施有6個步驟:1.選擇討論的話題;2.選擇適當的、功能交叉的小組來解決問題;3.選擇一個“倡議者”,由其監控實施建議;4.組織與會者們召開會議,草擬出改善公司規程的建議,安排管理層與員工見面,做出決定;5.將建議付諸實施;6.將整個過程循環實施。“通力合作”方案帶來了明顯的經濟效益,讓員工廣泛參與管理,注入了參與感和歸屬感,從而大大提高了員工的工作熱情?,F在,“通力合作”已成為GE公司一種日常性的活動,隨時都可以根據需要舉行,參與人員也從職工擴大到顧客、用戶和供應商。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對于大中型國企來說,想要避免染上“大企業病”,必須防微杜漸,通過持續的變革,讓企業保持活力和競爭力。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