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家要付款,要求我們開發票,否則無法做賬。我們不知道怎么開發票。”武新斌說。
孫志寬介紹說,排污權交易是一個新生事物,要不要征稅,征多少稅,目前稅法并無明確規定。
“我們和北京市稅務局溝通了幾次,他們初步認定為,這類無形資產應當參考碳交易的規則免稅。如果免稅的話,收入方只需出具收據即可。”山西省的稅務部門要北京稅務局提供書面證明,但北京稅務局表示可以打電話說明,但不能提供書面文件。
據了解,國家環保部目前表示,還沒有明確的政策。
因此,對國網能源來說,除了收到平朔和京玉的第一期類似定金的款項,這次交易的其余款項尚未兌現。
交易的推廣難題
“這次交易引起了很多企業的關注,省內外不少企業也打電話到省環保廳,咨詢這次交易的具體操作情況。這個個案很具有推廣價值。”劉西丹說。
但如果推廣的話,還面臨諸多難題。
首先,這次交易有些機緣巧合的成分。買家和賣家很快相遇,賣家在尚未收到貨款的情況下,履行了交付義務。在大多數區域,買家很難找到賣家,只能在市場化手段之外另尋變通之路。如何激活指標富余企業的出售意愿,或許可以從總量控制上著手。
目前總量控制政策預期性不強。企業也不清楚自己未來到底可以擁有多少排污權,這不僅導致賣家惜賣,老的污染企業占有過多的排污權,影響新項目的建設,也導致買家與賣價在進行排污權交易時猶豫不決的心態,為排污權買單值得不值得,老企業的富余指標會不會被收回去進行二次分配。
因此,要推廣此類交易,國家需要從宏觀上確定一個長期的總量控制目標和計劃,山西省需要在省內明確每年企業排放的污染總量,如一個五年計劃期內,每年的排污總量是多少。
其次,這次交易僅僅局限在朔州市的電力行業之內,全省的排污交易平臺尚未建立,因此很難在全省跨地區推廣,這就大大降低了這筆交易的標本價值。
“如果是跨市、跨省交易,指標可以協調,意義可能大不一樣。我在大同減的指標,能不能在朔州用?”王坪總經理李明華說。
排污權交易價格形成機制需要完善。這次交易的價格大體上是由企業談判談成,那么以后類似交易政府要不要發揮作用,制訂一個指導價?
此外,交易的形式也應該多樣化,除了傳統的買賣交易,應當逐步考慮為企業提供租賃、抵押等多種市場交易形式,讓企業更加靈活地使用排污權交易,從而更好地實現環境保護和發展經濟的融合。
這些問題的求解有待山西省乃至全國排污交易中心的建立和規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