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召開,審議并原則同意“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以及節能目標分解方案、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
會議指出,“十一五”期間,經過全國上下共同努力,基本實現了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我國以能源消費年均6.6%的增速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11.2%的增速,遏制了能源消耗強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上升的勢頭。為“十二五”期間繼續推進節能減排工作,會議提出了六大重大措施,其中有些提法和要求為首次出現。
會議要求,要推進工業、交通、建筑、生活等重點領域節能減排。最大限度節能、節地、節水、節材。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現代產業體系,鼓勵發展第三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推動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著力抓好節能重點工程、環境治理重點工程、循環經濟重點工程。推廣使用先進技術。建立節能減排技術遴選、評定及推廣機制,積極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加快技術的開發、示范和推廣應用,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完善節能評估審查制度,制定和執行耗能設備國家標準,鼓勵企業建立節能計量、臺賬和統計制度。實施電力需求側管理、能效標識、政府節能采購等管理方式。完善節能減排長效機制。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推進資源稅費和環境稅改革。調整進出口關稅,遏制高耗能、高排放產品出口。
中投顧問環保行業研究員盤雨宏分析認為,此次會議有些提法值得注意。首先是推廣使用先進技術中涉及到節能減排技術遴選、評定及推廣機制等內容,這些在“十一五”期間的技術推廣上并未有如此細致的進行重點強調。可以看出,未來節能減排市場同樣存在技術的優勝劣汰,競爭趨于激烈化,同時,由于結構性調整占主導地位,市場手段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對當前倚靠政策手段的市場是一種挑戰。
此外,會議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抓緊分解落實節能減排指標,完善節能減排統計、監測、考核體系,切實把落實五年目標與完成年度目標結合起來,把年度目標考核與季度跟蹤檢查結合起來。要加強節能減排工作的組織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節能減排工作負總責,政府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嚴格實行節能減排獎懲機制,把各地區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結果,作為對省級人民政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實行問責制。
在上述表述中,有幾個關鍵點引起了本報記者的注意。包括:五年目標與完成年度目標相結合、把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結果,作為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等。對此,分析人士認為這是在吸取“十一五”節能減排經驗教訓基礎上,中央對地方節能減排工作的新指示和新要求。眾所周知,正是由于缺乏年度、季度跟蹤考察,使得一些地區抓住空檔,執行節能減排工作時“忽軟忽硬”,給居民生活、企業運營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
盤雨宏指出,在“十一五”期間,雖然對年度目標進行了分配,也對季度數據有一定程度的收集,但是實際上在落實中并沒有緊隨預期目標進行嚴格的實施,因此此次將年度目標考核與季度跟蹤檢查結合起來是在“十一五”節能減排實踐基礎上的一次創新,通過將節能減排目標細化到年,在市場監管中能夠將時間以季度為單位,不僅能夠隨時掌握市場進展,也能夠有效的對當前的市場現狀作出及時的調整,是避免前松后緊、堆積任務的有效措施。
此次會議在建立節能減排長效機制這一項中,提到了最近關注度很高的資源稅改革——7月19日,財政部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6月,資源稅完成307.63億元人民幣,同比大幅增長44.9%。資源稅改革在西部地區的試點效果明顯。據報道,資源稅改革方向為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征收范圍在石油天然氣的基礎上擴展到其他資源產品,并有望在全國推行。對此,輿論普遍擔心,在目前通脹形勢下,“加稅”無異于“火上澆油”。但是,也有聲音認為,今年下半年是推出資源稅改革的好時機。而且,資源稅改革對于西部欠發達而資源富集的地區,具有很好的正面效應。
受訪人士表示,資源稅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必然會助推當前的通貨膨脹事態。如大規模推廣,初期可以嘗試在較低的基礎上進行改革,以此緩沖過大的經濟差距引發的市場波動。在不同行業進行差異化的改革也是保證資源稅改革下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內容。
雖然業界對資源稅改革存在爭議,不過剛剛通過的“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將加快推動資源稅改革。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