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河北省環保廳獲悉,國慶節期間,河北省環保廳抽調近700人,分6組開展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第二輪督察,實現(縣、市、區)督察全覆蓋,領域督察無死角。10月1日下午,河北環保督察組在行唐縣某企業中控室監測數...
-
湖南省城鎮生活垃圾產生量以5%至8%的比例快速增長,而無害化處理能力和水平相對不足,“垃圾圍城”現象逐漸凸顯。當前,雖然采用焚燒發電方式處理城市垃圾已成為越來越多城市的選擇,但垃圾焚燒處理的技術、資金...
-
外媒稱,在面臨迅速的城市化和極端天氣這兩大挑戰的情況下,中國正采取一種新策略:將城市變成巨大的“海綿”。30個試點城市正試圖鎖住更多的水分,以幫助應對從洪澇災害到極端高溫和污染等一系列問題。據印度斯克...
-
最為樂觀的券商預測,工業環保市場規模將達到近萬億。其中的工業大氣領域,光大證券測算市場空間超過5000億元。“史上最嚴”秋冬霧霾治理,或將拉動工業環保行業走向新的拐點。9月,環保部等十部委聯合河北等六...
-
今年以來,山西省臨汾市持續開展生態環境治理攻堅行動,通過環境治理工作的不斷推進,臨汾市區空氣質量綜合污染指數逐月下降,由1月份的18.84降到了8月份的6.06;S02(二氧化硫)濃度明顯下降,由1月...
-
2013年兩高司法解釋提出“ 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3噸以上危廢入刑,危廢處置需求得到持續提升。在督察重壓下,強治關停散亂污企業只關系到企業主的經濟損失,而非法處置危廢則可能面臨刑事處置,因此更為...
-
報載:桌上有則舊聞,說的是今年3月,北京最后一座燃煤電廠停機備用,北京成為全國首個實現全部清潔能源發電的城市。能源清潔發展的“北京模式”引起社會熱議,加快發展特高壓等區外來電推動清潔能源轉型已成為廣泛...
-
最近,有電力系統工作的專家學者、業內人士指出,對應于國家層面的“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國網公司在提出“再電氣化”的全新理論的基礎上,適時驅動“一特一綠”的建設發展,即一頭連著加快特高壓電網建設,一頭連著...
-
9月底,制藥、農藥、氮肥、印染、制革、制糖、有色金屬工業(銅、鋁、鉛鋅分冊)排污許可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發布,至此,2017年應實施排污許可管理的13個行業的技術規范已全部發布。下一步,環保部將加強指導...
-
上個世紀50、60年代,伴隨著日本經濟迅速崛起,環境污染危害健康成為重大的社會問題。“應該建設垃圾焚燒場,但請離我家遠一點”,這一“鄰避困境”在日本建立垃圾焚燒場初期也存在。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日本的...
-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于2016年12月25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1.環境保護稅稅目稅額表2.污染當值...
-
土壤重金屬污染和糧食安全與人體健康的關系非常復雜,隨著土壤立法、標準、各種管理辦法的出臺,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即將逐步展開,但污染修復的目的在于人體健康。客觀看待修復后土壤的安全性、糧食的安全性及其與人...
-
環境保護部部長李干杰昨日深夜前往北京市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和琉璃河綜合檢查站,采取不打招呼、直奔現場的方式,現場檢查北京市對高排放柴油車輛污染管控工作開展情況。他強調,要持續發力,密切配合,嚴格管控超...
-
近年來,在危廢處理行業較高利潤的誘惑下,這一市場被廣泛看好。不少環保企業躍躍欲試,各路資本也紛紛涌入,除傳統危廢處置企業快速跑馬圈地以擴大市場份額外,大量新進入者也在通過跨界并購、股權增資等方式進入市...
-
我國碳排放水平居全球第一,龐大的碳排放量是建立碳交易市場的堅實基礎,巨大的碳減排潛力使中國碳交易市場具可持續發展性。一、有利因素(一)政策利好2016年1月,發改委發布《關于切實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
-
環境保護部30日向媒體通報國慶期間全國空氣質量形勢。國慶期間,全國大部分地區空氣質量預計總體較好,但受假期往返交通流量大幅增加影響,機動車尾氣造成的污染物排放將顯著上升,部分城市可能出現空氣質量轉差的...
-
舉國同慶日,一些環保法規標準也更新換代啦!梳理從10月1日起施行的環保新規,以供參考。三項法規《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開啟新環評時代今年8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簽署第682號國務院令,公布《國...
-
日前,湖北宜昌市環保局印發《宜昌市大氣污染防治“十三五”行動計劃》。“十三五”期間,宜昌市城區大氣污染防治將重點實施重點煤耗企業煤炭削減、燃煤鍋爐淘汰、在用20蒸噸/時及以上燃煤鍋爐提標升級改造、工業...
-
中國垃圾發電行業發展趨勢(一)大型化中投顧問發布的《2017-2021年中國垃圾發電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垃圾焚燒發電技術非常復雜,投資成本也非常高,加上我國垃圾中可燃燒的成分不高,只有形...
-
環境保護,綠色轉型,是上市公司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更是造紙、生物制藥等昔日“污染大戶”面臨的最大挑戰。令人欣喜的是,越來越多的上市魯企在環保政策的“倒逼”下,反而從中獲益,找到了新的利潤增長點,為“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