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減排仍主要依賴節能
因為水電、核電等投資周期長,過去5年核準投資慢的原因,未來幾年內,火電等化石能源仍占到能源消費量的巨大比重。而短期內的減排,依賴水電等比例增加的可能性不大。
清華大學低碳經濟研究院院長何建坤院長測算發現,目前節能對碳減排的貢獻率仍占絕對重要的地位。
比如從1990年到2009年,單位GDP二氧化碳強度累計下降55%,GDP能源強度下降53%,所以在單位碳減排的貢獻率當中,調整能源結構的貢獻率只有6%左右。
即使到了2020年,水電、核電等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比重增加,但是對碳減排的貢獻也僅僅可以達到20%左右,節能的貢獻率要達到80%左右。“當前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基數比較低,盡管我們發展非常迅速,但是近幾年很難起到主導性作用。”他說。
記者獲悉,目前中國能源消費的最大比重是工業,占到總能源消費70%左右。但是“十二五”期間,隨著中國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接近第二產業,中國的建筑用能將超過工業用能,同時汽車交通的用能,也將逐步超過建筑用能。
而汽車用能,短期內仍將大幅增加汽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費量。中國社科院潘家華發現,這個問題躲不過去。
比如中國現汽車擁有量只有每千人50輛,而歐洲、日本是每千人550輛,美國甚至于每千人780輛,中國還不到發達國家的1/10,“如果再增長的話,石油大部分將依賴于國際資源。”
也正因為此,潘家華認為,應對新能源投資實施補貼政策。比如太陽能、水電等發電成本高于火電,可以對火電征收費用,形成三峽基金,進而補貼新能源和再生能源。而不僅僅是對純電動汽車實施補貼。
財政部經建司司長李敬輝透露,國家將準備在5個城市里對私人購買純電動車給予5萬到6萬的補貼,并適應居民消費升級的需要,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在家電、照明、汽車、機電等產品中更加廣泛地推動高效節能產品。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