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現在需要重新審視核電的發展,目前看來核電的發展將進入低潮,如德國關停了7臺核電機組,泰國、芬蘭的核電項目也停了。
其他新能源短期內無法挑大梁
不過政府對于核能發展的支持聲也很強硬,像荷蘭、法國、馬來西亞等多國都強調對核能不能“因噎廢食”。目前來看,不少新興經濟體的核能發展仍有相當空間。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2011年1月公布的最新數據,目前全球正在運行的核電機組共442個,核電發電量約占全球發電總量的16%;正在建設的核電機組65個。擁有核電機組最多的國家依次為:美國104個、法國58個、日本54個、俄羅斯32個、韓國21個、印度20個、英國19個、加拿大18個、德國17個、烏克蘭15個、中國13個。從世界各國核電發展歷程來看,法國、美國等發達國家對核電的利用最為充分,其核電比重在整個能源結構中的比重也相對較高。無論從數量還是水平上,新興經濟體仍有發展核能的空間。尤其國際上對節能減排要求越來越高的形勢下,發展核電仍然是新興經濟體的重要選擇。
事實上,對新興國家而言,核電是他們不多的幾種清潔能源選擇之一。以中國為例,在節能減排的壓力下,我國必須在2015年前實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1.4%,核電和水電無疑將承擔更大的責任。
日本核電事故發生后,國家核電技術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王炳華撰文指出,核電是一種清潔低碳能源,經濟性好,持續供應能力強,代表著能源優質化方向。我國要實現核電的又好又快發展,關鍵是要處理好安全與發展的關系。
多位電力專家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反復強調,核電發展不能因噎廢食,中國在國際上承諾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要實現這一目標,核電和水電出力最多,風電和光伏等新能源在短時間內還無法挑起大梁。記者了解到,2010年我國核電規模繼續擴大,核電裝機容量突破1000萬千瓦,達1082萬千瓦,目前開工在建核電機組達26臺、2914萬千瓦,是全球核電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文章評述道,“我們并沒有因為一架飛機失事就停止飛行,并沒有因為墨西哥灣的油井爆炸就停止鉆探石油,也并沒有因為‘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爆炸就停止航天飛行—————雖然我們似乎的確對進一步開展載人航天探索的意愿大減。我們應該從日本核危機中吸取教訓,而不是使之造成核能問題上的政治恐慌。”
總體來說,核工業擁有出色的安全記錄,在公眾眼中上述事故已經超越了安全記錄的一般范疇。數十年來,死于挖煤或開采石油的人數要多得多。歷史上,德國、英國和美國大部分地區都不易發生大地震,其安全發展核能的條件更為充沛。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